龍湫寶塔
過去五年來,汕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涉外涉僑法治建設工作,將其作為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抓手,認真謀劃部署推動涉外涉僑法治建設工作,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市的集中統一領導,推動汕頭市涉外涉僑法治形成新格局。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汕頭取得經濟特區立法權后馬上在全國首創華僑房地產權益保護立法,把落實僑房政策、保護僑胞權益推上了法治化軌道;汕頭市在全省率先設立涉僑審判專業合議庭,7個基層法院相繼設立涉僑審判合議庭或專門審判團隊;汕頭檢察機關持續提升為僑服務質效,辦理的一宗涉僑文物公益訴訟案件被寫入最高檢《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白皮書》;切實把僑的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全市營商環境實現整體提升,連續4年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居粵東西北各城市首位……回顧足跡,這些閃光的亮點令人振奮。記者近日從汕頭市司法局了解到,汕頭市將涉外法治建設與僑鄉優勢緊密結合,以一系列“組合拳”一體推進涉外涉僑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法律服務和法治人才培養,積極構建涉外法治工作大協同格局,持續發力促進涉外涉僑法治建設不斷取得更大成果,推動汕頭涉外涉僑法治建設實現創新性發展。
成立汕頭市涉僑法律服務中心
服務中心大局
涉外涉僑立法取得新成效
“2020年以來,我市充分發揮特區立法權優勢,在守護僑益、弘揚文化、構建平臺、發展經濟四個維度協同發力,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系統性的立法實踐,為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發揮僑力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切實把僑的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有力助推汕頭的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汕頭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一直以來,汕頭市注重把立法權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先后出臺華僑房地產權益保護、小公園開埠區保護、潮汕菜、華僑試驗區、跨境電商、數字經濟、潮汕傳統民居保護等涉外涉僑特區法規,有效發揮立法保障引領作用,同時嚴把涉僑行政決策法律審查關,令制度體系日益完善。
汕頭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將涉外涉僑法治建設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要點,有序推動涉外涉僑法治工作走深走實;連續兩年圍繞涉外涉僑法治建設開展專題調研,通過實地走訪外經貿企業、與有關單位進行座談交流等形式,形成工作建議推動各地各單位形成工作合力;汕頭市司法局專門成立涉外法治工作科,進一步增強涉外涉僑法治建設統籌協調力度——近年來,汕頭市建立健全黨領導涉外涉僑法治建設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強化對涉外涉僑法治建設的統籌協調職能,進一步加快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協同格局,以高質量涉外涉僑法治建設保障汕頭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弘揚“僑”文化方面,汕頭市率先完成潮劇和潮汕菜特色品牌立法,首開國內文化領域和省內市與市之間就同一門類且共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傳承協同立法先河;在構建“僑”平臺方面,華僑試驗區建成“數智U服務平臺”“僑惠寶”等平臺,不斷提升政務服務質效,并設立海外華文教育創新發展中心,服務全省乃至全國僑鄉城市,通聯海外華校積極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發展“僑”經濟方面,打造玩具跨境供應鏈數字平臺“霄鳥云”鏈接全球168個國家,實現企業從建站、選品、引流、物流到結算的一站式服務,吸引入駐玩具制造企業5萬多家,促成訂單金額超900億元。目前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已連續三年在汕頭成功舉辦,吸引一批數字經濟領域的海外僑領僑胞和僑團組織參加大會,進一步深化了與海外華僑華人的經貿交流合作。
汕頭市律協與6個僑團組織簽署法律服務框架協議
完善依法治理
涉僑法律服務呈現新氣象
記者獲悉,汕頭市司法部門持續深化涉僑公共法律服務,成立了涉僑法律服務專班,組建涉僑律師服務團、涉僑公證服務人才庫、涉僑人民調解專家庫、涉僑法律援助志愿隊等服務團隊,并在全市98家律師事務所分別設立涉僑工作聯絡員。2023年掛牌成立的“汕頭市涉僑法律服務中心”,設立涉僑法律服務和涉僑公證服務窗口,安排專人值班為來訪僑胞僑眷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該中心自2023年工作開展以來,共辦理各類涉外涉僑法律服務事項11282件,其中律師服務1113件、公證業務10109件(其中海外視頻公證9件);共辦理涉外涉僑糾紛調解案件44件,其中調解成功20件,接受調解咨詢22件。
2022年末,汕頭市司法局在汕頭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金平區司法局小公園司法所和濠江區廣澳街道東湖社區等3個單位分別掛牌設立涉僑糾紛化解工作聯絡點,圍繞知識產權保護、開埠區僑房僑產和僑鄉僑眷等幾個方面,多維度打通各類涉僑矛盾糾紛維權渠道,推進涉僑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其中,小公園司法所涉僑糾紛化解工作聯絡點自成立以后,先后成功化解加拿大籍許先生、香港籍劉先生、香港籍劉女士和香港籍蔡先生等4宗涉僑房爭議及鄰里關系的糾紛,在全市率先積累了涉僑糾紛的成功實踐。
同時,汕頭市各區(縣)已設立9個涉僑糾紛調解工作室,將涉僑胞、僑屬糾紛列入“訴調對接”機制調解范圍。該機制建立以來,全市共化解“訴調對接”案件962件,其中司法確認473件。“如東湖社區涉僑糾紛調解工作室幫助新加坡僑胞林某協調化解了一宗時間跨度長達20年的涉僑土地問題糾紛,這成為汕頭市又一成功的典型案例。”工作人員介紹說。
小公園片區僑房集聚,為了能夠在第一時間傾聽民聲、解決訴求,汕頭市司法部門在小公園街道司法所設立行政復議調解工作站,制定出臺糾紛調處工作指引,加強行政復議與行政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裁決的銜接聯動工作,積極建立行政調解先行、人民調解參與、司法調解介入的涉僑行政爭議大調解格局。同時,在受理審查期間創新推行“首、聽、析、核、釋、糾、引”七步調解法,提升了涉僑行政爭議的化解效率。金平區還用心做好小公園開埠區的保育活化工作,創新運用無人機拍攝手段對小公園開埠區內部分失聯私產、僑產房屋及危險房屋的現狀開展保全證據公證,至今已完成房屋保全證據公證共50余套。
記者了解到,經過不懈的努力,近年來汕頭市在保護僑胞僑眷合法權益中產生了不少優秀案例。如汕頭市律師代理的涉港借貸糾紛案、香港居民在汕房產被占用案都獲得很好的效果;汕頭公證處辦理的港籍人士女兒出生資料公證,讓孩子得以在香港順利入戶,辦理的加拿大籍僑胞死亡資料公證,使老人得以回加拿大安葬等。
涉外涉僑法律服務團進駐潮商大會
聚焦公平正義
涉外執法司法邁出新步伐
為了以高質量法治建設保障,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汕頭市中院出臺《關于服務保障汕頭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 系統推進涉僑審判工作的實施意見》,全力打造“涉僑審判”司法品牌。在全省率先設立涉僑審判專業合議庭,7個基層法院相繼設立涉僑審判合議庭或專門審判團隊。2021年以來,全市兩級法院共審結一、二審跨境民商事案件1159件,其中涉僑民商事案件640件,約30%的案件通過調解、撤訴等方式實現案結事了,依法維護了廣大海外僑胞、歸僑僑眷、港澳臺同胞的合法權益,為汕頭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增添司法亮色。
在打造涉僑司法品牌方面,汕頭市法院發布中英葡三語版《涉外涉僑民商事案件訴訟指南》、涉僑審判白皮書(2021-2024)及典型案例,啟用涉僑權益司法保護中心;在華僑試驗區、市僑商投資企業協會等涉僑單位掛牌設立“涉僑權益保護法官工作室”。另外,汕頭市檢察院和汕頭市僑聯聯合成立“檢僑工作聯絡站”,通過建立健全權益保障機制持續提升為僑服務質效。“汕頭市檢察院圍繞福成批局舊址等涉僑文物保護開展公益訴訟專項監督,2022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辦理涉僑公益訴訟案件25件,其中一宗涉僑文物公益訴訟案件寫入最高檢《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白皮書》,發出檢察建議24件、磋商函1件,讓僑批文化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人員介紹說。
涉外執法需要大量高水平的人才。近年來汕頭市聚焦育才強基,涉外人才培養實現新突破,相繼組建汕頭市涉外涉僑法治人才專家庫、涉僑人民調解專家庫、涉僑公證人才庫等,并出臺了相關的管理辦法。在強化涉外涉港澳審判隊伍方面,目前全市法院涉外涉僑審判隊伍共計有105人,其中員額法官43人,隊伍平均年齡37歲,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20人,這全面提升了涉外涉僑審判隊伍的綜合履職能力。
汕頭市檢察院開展涉僑文物保護工作
原標題:《汕頭:以高質量法治建設保障,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
![]() |
![]() |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