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明達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峪 曾育文
1月15日下午,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汕頭代表團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開放團組活動。省人大代表、汕頭市委書記溫湛濱,省人大代表、汕頭市市長陳濤對“工業立市”“百千萬工程”等話題進行回應。

集中力量打造大型產業集聚區
過去一年,汕頭聚焦構建“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發展格局,推進“百億企業、千億產業”倍增培育,產業發展交出亮眼成績單。
去年1月至11月,全市工業投資、制造業投資增速分別列全省第3、第4位,其中制造業投資連續17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海上風電集中送出工程、六自由度動力學加載裝置等重大項目全面開工,華僑試驗區開通全國首個跨境專用通道試點,服務600家企業,全市跨境數字經濟產值同比增長7倍。潮南內衣家居服、澄海玩具創意入選2024年度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新的一年,汕頭將如何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溫湛濱表示,要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以貿促工、以工興貿、工商并舉。
針對產業體系建設,溫湛濱表示,要推動強鏈補鏈。把今年作為“重點項目推進年”,全面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投產,瞄準產業鏈上下游開展以商招商,大力引進新能源汽車及配件等一批產業項目,同時要堅持“喜新不厭舊、以新改造舊”,把紡織服裝、玩具創意兩大傳統優勢產業做大做強。
其次,堅持以貿促工。作為區域消費中心城市,汕頭將對接省的部署,高標準建設“長平路—時代廣場核心商圈”,大力發展“保稅展示+跨境電商”等模式,推動“買全球賣全球”。
此外,建強平臺載體。將做大汕頭主平臺,集中力量打造大型產業集聚區六合產業園區、綠色新材料產業園、汕頭科學城,推動綜合保稅區擴圍提質,加快建設臨港經濟區,做強產業外遷“蓄水池”“攔水壩”。
持續做好“特、美、聚”三篇文章
首批1個典型區、4個省典型鎮、51個省典型村(社區)培育成效鞏固提升;獲批創建獅頭鵝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批“潮”味土特產開發成預制菜并向產業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14條鄉村振興示范帶連線成片提升;全市所有行政村(涉農社區)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過去一年,汕頭“百千萬工程”取得新成效。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百千萬工程”實施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對“健全強縣促鎮動力機制、加大力度強農惠農富農、促進區域聯動融合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省”提出部署和要求。陳濤表示,接下來,汕頭將以產業發展為根本,以綠美鋪就底色,以典型培育為抓手,持續做好“特、美、聚”三篇文章。
陳濤表示,要壯大縣域經濟,立足稟賦資源實施“一縣一策”,做優紡織服裝、玩具創意、濱海旅游、現代農業等縣域主導優勢產業,推動“海上風電+海洋牧場”實現新突破,大力發展種植養殖、農產品初加工、預制菜、民宿等聯農帶農產業,做好“土特產”文章,幫助群眾增收致富;要全方位提升城鄉風貌,鞏固“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果,持續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整治、河流污泥整治、“三線”整治、“四旁”“五邊”空地植綠增綠,串點連線成片打造一批各美其美的典型鎮村;要凝聚多方合力,充分調動建筑業央企、深汕對口幫扶、潮商等多方力量深度參與,引導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布局和注入,讓縣鎮村發展更可持續。
▲此文章圖文來源:金羊網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